首页 化隆论坛 公众论坛 今日化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才旦周:澜沧江源头的守望者

央视网    2019-03-16 14:37:37

央视网消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住青山绿水,守护壮美河山,这既是青海省杂多县委书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书记才旦周坚持不懈的追求,也成为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价值理念。

杂多县有“澜沧江源头第一县”的美誉。2013年,才旦周刚到杂多县任县长时,曾有媒体报道称这里垃圾遍地,环境恶劣。才旦周决定,保护澜沧江源头就先从清理垃圾干起。

玉树州杂多县委书记 才旦周: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如果连垃圾的问题都解决不好,那么保护三江源从何谈起?

杂多县城所在地萨呼腾镇面积2434平方千米,每天产生垃圾90多吨,但当时全县仅有2台垃圾清运车、三十几名环卫工人。上任后,才旦周从全县的特困户里新招了270名环卫工,又带着全县的干部群众清理出了3000多吨垃圾。

当时有人说,这个新来的县长“不抓发展”“不务正业”。但他坚持自己的发展思路,以身作则提升全县的环保意识。

杂多县苏鲁乡驻村第一书记 周祖友:有一次在县城开了个运动会,开完了以后,大家都走了,才旦周书记的车走到门口那一块,(看到)扔了好多矿泉水瓶子,然后书记说让司机停车,司机就停下来了,他就下去自己去捡,他是一种很自然的一个举动,并不是说要作秀的那种感觉,我当时特别感动,我赶快也下去帮忙捡,后面的几个县领导都下来帮忙捡,一会就把整个杂多县运动场瓶子都捡得干干净净以后才走。

那时,杂多县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很简单——直接填埋。才旦周上任后,筹备修建垃圾分类厂,购买垃圾回收利用的设备,组建村社环卫队,逐步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新型牧区垃圾处理机制。在县城以外的牧区,还设立乡村垃圾点,每三天由县里回收清理一次。

不到3年,杂多县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投资商和游客冲着杂多县“澜沧江源”、“虫草之乡”的美誉慕名而来。再也没有人说才旦周不抓发展、不务正业了。环境,成为了杂多县经济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2016年6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正式挂牌,才旦周任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书记,新的身份给他带来了新的挑战。

玉树州杂多县委书记 才旦周: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的这个管理机制要全面建成,国家公园的这个试点要全面完成。因此我的责任,从原先的基本的一些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方面、民生发展以外,更多的是生态保护的责任。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