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下区论坛 公众论坛 今日历下区

镜头丨脚“踏”黄河、头“顶”列车 他为百年铁路桥“查体”

中国广播网    2019-02-02 13:36:08

央广网济南2月2日消息(记者 柴安东 林彦银)脚下十几米是奔腾的黄河水,头顶是飞驰的列车,站在摇晃的巡检手摇车里,济南工务段泺口桥梁保养工区护桥工人陈怀华昂着头扫视着泺口百年老桥底部的每一根钢梁、每一颗螺栓。这样的工作场景想想就害怕,但陈怀华却从1987年一直干到现在。30多年来,无论严寒酷暑,他每个月都要爬到铁路桥底部的巡检手摇车里给铁路桥“查体”。因巡检手摇车晃晃悠悠的像个摇篮,在上面工作的陈怀华也有了一个“摇篮哥”的称号。

陈怀华仔细地检查铁路大桥底部的每一颗螺栓。(央广记者 柴安东 摄)

位于济南北部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仍有28趟旅客列车从上面奔驰而过。为了保障它的安全畅通,每天一大早,陈怀华和同事就会拿着工具锤开始对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桥面进行检修。“咣咣咣”,锤子敲击钢轨和枕木上的螺栓后发出清脆地响声,但若是钢轨裂缝或螺栓松了就会发出异样的声音。一旦发现异常,他就会做进一步的检查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通过敲击判断螺栓和枕木的状况。(央广记者 柴安东 摄)

相比桥面,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桥底的检修除多在“天窗点外”时间进行外,检修难度也大得多。因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历史悠久,加之结构复杂,虽说有些区域已经开始利用无人机、高压喷枪技术设备进行检测维修,但铁路桥的底部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检修手段。每个月,陈怀华都会跟同事爬过铁路桥的护栏,踩着钢梁钻进挂在铁路桥底部的巡检手摇车里。

桥下风大,巡检手摇车常摇摇晃晃的。(央广记者 柴安东 摄)

手摇车看似一个摇篮悬在半空,只有两端与铁路桥底部连接,工作时需要陈怀华的同事手摇两侧的传动齿轮驱动前行。由于桥底风大,手摇车常晃晃悠悠的,像个大“摇篮”。若是第一次上来,看着脚下十几米处奔流的黄河水,头上飞驰的火车,一定会眩晕。

护桥工人上下手摇车都需要攀爬钢梁,非常危险。(央广记者 柴安东 摄)

陈怀华说,他1987年负责这座铁路桥的检修时才18岁,一开始也非常害怕,尤其是上下手摇车,由于没有铁梯相连,只能借助钢梁爬到手摇车里,非常危险,生怕踩空了掉进黄河里。不过现在他已经习以为常,能很熟练的在钢梁上翻越。陈怀华告诉记者,日常他在手摇车里主要检查铁路桥底部的螺栓有无松脱现象、钢梁有无裂纹。

铁路桥底部是奔腾的黄河水。(央广记者 柴安东 摄)

“这项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夏天热、冬天冷,尤其是这种天气,手一会就被冻僵了。”陈怀华说,大桥底部虽说每个月只用检修一到两次,但因为检修的速度很慢,一次检修要持续几天,每天都要悬在黄河上几个小时。尤其冬天北风呼啸,工作完回到地面,他都冻得头晕,很久才能缓过来。

虽说工作条件艰苦,但陈怀华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对于这座百年大桥,他花费的心思和时间可比对自己的孩子和父母都多。“这座铁路桥都100多年了,像这样的已经不多了,交给我们维护,我们就一定要维护好。”

长时间地“照料”,陈怀华与这座铁路桥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对于铁路桥上的每一根枕木、每一颗螺栓都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他们家不仅他,他的父亲也曾是这座铁路桥的守护者。

5年下来,张仁星已是铁路大桥检修的能手。(央广记者 柴安东 摄)

如今,他的年纪也大了,急需将铁路桥检修的接力棒传下去。2014年,90年后小伙张仁星来到桥梁检查工区并成为这里的工长。除了是工长,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陈怀华的徒弟。从参加工作开始,他就在陈怀华和其他前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起了铁路桥的养护检修技术。5年下来,这个戴着眼镜白白净净的小伙已经成为铁路桥检修的能手。“当时跟我一批来的很多都走了,这个工作虽说辛苦、危险,但是坚持下来也就好了。我希望,只要大桥在,我们就尽自己所能去保护好它。”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