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明助、通讯员龙钰、汪中昌报道:眼下,正是蔬菜移苗栽植高峰期。连日来,在嘉鱼潘家湾镇,周火高等蔬菜经纪人穿梭在田间地头,为菜农们今年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间种“出谋划策”。
“以前我们搞‘两瓜两菜’,就几个品种,有产量就行。现在我们细分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品种,我们就向菜农们推广什么品种。”周火高说,当地有近百名蔬菜经纪人常年走南闯北,收集各地蔬菜市场信息后反馈给菜农,指导菜农“精准种菜”。
在该镇绿色蔬菜健康标准化种植基地里,一垄垄育苗床整齐划一,颇为壮观。
该种植基地也是省蔬菜区域试验示范基地,常年与中国农科院和省农科院合作,聘请中科院院士方智远和省首席蔬菜专家邱正明为顾问。基地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和当地土壤、气候等实际条件,开展选种育种、示范种植。
基地负责人王金山告诉记者,基地每年引进、选育、示范的蔬菜新品种达500余个,推广高效优质新品种20多个,推广面积16万余亩。
有院士等“高大上”的专家坐镇、选种育种,还有蔬菜经纪人等“土专家”收集信息、紧跟市场,传统的嘉鱼 “两瓜两菜”,如今已发展到100多个品种。
以大路菜冬瓜为例,当地已细分出青皮、白皮、长条等10多个品种;再以包菜为例,当地已细分出甘蓝、奥奇娜等20多个品种。
“上市时间、口感、耐贮存运输能力,包括颜色、形状等都各不相同、各有所长,既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又引领市场消费潮流。” 该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刘朝辉,一语道破细分品种的缘由。
和菜农们细分品种、精准种植同步进行的,是全县细分市场需求,按照“调减大路菜、发展优质菜、拓展特色菜”的思路,推进蔬菜产业种植结构调整。
今年,该县计划调减冬瓜、南瓜2万亩,增加水生蔬菜面积2万亩,在潘家湾、新街、陆溪等乡镇发展西兰花、青杆松花菜、高品质甘蓝(水果型)、紫白菜共3万亩,在鱼岳镇发展藜蒿2000亩。
“细分市场,调好结构,选好品种,才能掌握主动权,继续做大做强全县蔬菜产业。”县蔬菜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