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湾区论坛 公众论坛 今日张湾区

男子收留无名流浪汉13年待若兄弟

人民网四川频道    2019-02-23 09:24:55

上图:朱新(左)和“大侠”在朱新的店面搭档做生意。

“大侠”在湖北房县落了户,有了名字:朱德善。

“大侠”是个流浪汉,没名字,似乎还失忆了。2006年,在湖北房县经商的江苏启东人朱新第一次见到他,看他高高瘦瘦,头发蓬乱,一时心血来潮,就喊他“大侠”。朱新常把打包带回的饭菜给他,而他的一次报恩之举让朱新深有触动,索性把“大侠”请进家门,当自己家里的一员对待。

相处13年,给“大侠”落了户口、办了身份证。“我正在帮他办理养老险和医保,让他下半生有个保障。”51岁的朱新昨天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他还想帮“大侠”找到家人。而江苏启东警方经过努力查找,“大侠”的身份也基本得到确认。

善心结缘

老板饭菜树上挂

“大侠”扫地回报

“大侠”和朱新的缘分,是从一袋打包回来的剩饭菜开始的。

朱新来自江苏启东。启东是远近闻名的电动工具之乡,每年数万人从启东奔赴全国各地从事电动工具销售生意。朱新便是这群生意人中的一员。2000年,朱新带着妻子来到湖北十堰房县,买了间70平方米的销售门店,经销建筑电动机械。夫妻俩勤劳肯干,生活温饱无忧。

2006年初的一天,在朱新门店附近的一个巷子里,来了一名流浪汉,看起来年纪不大,却目光呆滞,身上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朱新发现一连几天,流浪汉都在垃圾堆翻找食物。一向乐于助人的朱新动了恻隐之心,经常出去吃饭的他,总是将吃不完的饭菜打个包,挂在门前的一棵树上。久而久之,这名流浪汉感受到了这家店主人的善意。看到树上的饭盒,他便前来拿走,饱餐一顿。

流浪汉没名字,朱新看他身材高高瘦瘦的,长发飘飘,有点像武侠剧中的人物,便随口喊他“大侠”。

一天早上,朱新打开店门,发现门口的地面上干干净净。此后几天,每天都是被人打扫过。后来一天早晨,朱新特意早起,他惊讶地发现,原来每天早上帮他打扫卫生的正是“大侠”。

饭食之恩铭记在心。“大侠”的举动,让朱新深受感动。他找到“大侠”,问 “你愿意跟我干吗?”“大侠”竟点点头。朱新便将“大侠”领回去,给他换上一身干净衣服,并将自己店面后面的仓库腾了一个地方供他住宿。就这样,这个不知从哪里流浪来的“大侠”就在朱新家里安了家。朱新家的饭桌上,也多了一双筷子。

相处13年

收留恩情超越血缘,“大侠”已是家人

一个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江苏老板,突然收留了一个来路不明的流浪汉,这让周围邻居觉得不可思议,一时间议论纷纷,甚至还常有人来到朱新店里看热闹。但时间长了,邻居们发现朱新对“大侠”的确视如家人。

“大侠”可能是头脑受过损伤,说不出自己家在何处,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当年,“大侠”看起来也就30岁左右。虽然流浪在外,但“大侠”身体健朗,干起活来也十分卖力。朱新便安排他在店里打打杂。朱新妻子之前一直在店里帮忙,近几年由于年纪大了,身体不适便回家休养,负责照顾家人的起居,一日三餐炒些家常菜,每天喊上“大侠”一块吃。

在70平方米的店铺里,“大侠”每天帮忙整理箱子、修理小物件,见到朱新搬重机械,他会主动上去搭把手。有时候朱新在外忙着跑单子,客人来店里买东西,“大侠”也帮着收账理账。朱新说,“大侠”不善言辞,但做事很认真。“仓库里有多少货,哪些货物放在什么位置,我自己都记不太清楚,他却记得清清楚楚。”

即便没有血缘关系,朱新一家从未亏待过“大侠”,对他视如家人。有时候朱新回江苏老家过年,还不忘帮“大侠”准备好年货,并放心地将店里钥匙交给他保管。今年过年,朱新没回老家,和家人在房县团聚,带着“大侠”一起吃了团圆饭。

为“大侠”存养老钱,已经存了4万元

在朱新的帮助下,“大侠”适应了一家人的生活节奏。每天看着“大侠”在店里帮忙,踏踏实实生活,朱新却从未见“大侠”回忆起自己的身份和家乡。

“我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说不定哪天就回江苏老家了,那他后半生怎么办呢?”虽然帮他解一时之困,却无法保他下半生生活无虞,这些问题一直悬在朱新心头。

朱新和妻子商量着从积蓄里抽出一部分钱存起来,将来留给“大侠”。于是,2016年开始,朱新以自己的名义在银行里每年存一万块,目前,账户上已经存了4万块。“这些年他在店里工作,帮了我们不少忙。他没有工资,我们平时负责他的衣食住行、日常开销。这笔钱留着给他养老。”

除此之外,心思缜密的朱新想给“大侠”买一份养老保险,“如果给他买了保险,等他老了以后还有点钱拿,维持生活没问题。但是他没有户口,买不成保险。”

多方奔走落户口,“大侠”从此有名有身份

这些年,朱新越来越感觉到,要让“大侠”有正常生活,必须要解决一个身份问题。但他的身世是个谜团,怎么给他落户呢?

2018年底,朱新带着“大侠”到房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向民警递上了一份求助申请,希望给“大侠”上个户口。民警接到申请后,从帮其寻亲入手,进行DNA信息采集和指纹掌纹采集信息检索比对,试图找些线索,但一直没有结果。初步走访得知,“大侠”可能是从宜昌、襄阳、重庆等与房县接壤的地方流浪过来的。为了尽快解决“大侠”的户口问题,房县公安局民警先后多次深入社区村组,为其落户搜集补充材料,并积极与宜昌、襄阳、重庆等地警方进行联系、核实。但时过境迁,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资料。

考虑到当事人的情况,房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户籍民警经多种渠道进行核实、取证,确保“大侠”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确认没有任何疑点后,上报县公安局户政科审核批准。“大侠”没名字,朱新替他做主,跟着自己的姓氏,取名德善。“朱家人嘛,做人踏踏实实,积善承德,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元宵节前一天,朱新带着朱德善赶到派出所,拿到了户口簿,户主姓名一栏写着“朱德善”。

昨天传来好消息

启东警方帮忙寻亲 “大侠”身世基本确认

尽管“大侠”有了身份,落了户口,但朱新心里还有个心愿,“这么多年,‘大侠’一直留在店里帮忙,一家人一起过日子习惯了。但我更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亲人。”

而朱新和“大侠”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大侠”谜一般的身世引起了社会关注。在媒体报道后,湖北鄂州有一名赵姓老者联系警方,称“大侠”很像他十几年前走失的儿子。目前警方已帮其进行了DNA比对。

而在朱新的家乡启东,昨天也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过启东警务协作平台的查找,“大侠”朱德善的身份基本得到确认。启东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俞海忠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朱新的义举在家乡引起了强烈反响,家乡公安部门也尽力帮他,为朱德善寻亲。当天,启东警方通过启东警务协作平台,上传了“大侠”的照片等信息,在浩如烟海的人口信息库中仔细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警方发现重庆万州一名叫“熊德春”的人,和“大侠”相貌十分相似。“平台上杭州和宿迁两名民警也一起帮忙寻找,最终成功找到了‘熊德春’的哥哥熊德富。经电话确认,熊德富的弟弟在十多年前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俞海忠说。几经了解,警方基本确认“大侠”朱德善就是走失多年的“熊德春”。

熊德春出生于1977年,重庆万州人,患有智障。当年走失,家人虽多方寻找,但杳无音讯。十多年过去,家人以为他已经不在人世,便放弃了寻找。目前,重庆和湖北警方已分别抽取了两人的血样,经进一步科学鉴定后,才能最终确认。

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

实习生 钱西雯 文/摄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