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淳论坛 公众论坛 今日高淳

南京加快江北新区建设,全力打造江北新主城

36氪    2019-03-20 17:54:35

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新主城建设,是一项全局性、抓手性的系统工程。

超额完成省市各项主要考核指标,10 余项主要指标在国家级新区的排名中实现进位……2018年,江北新区上下解放思想、对标找差、创新实干,经济质效显著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018年12月,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南京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分别从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江北新区“新主城”定位。今年全市要重点做好的十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快江北新区建设,全力打造江北新主城”。为此,新区上下深入开展对标找差,以时不我待、创新实干、勇于担当的过硬作风,投身新时代建设“新主城”的事业,推动江北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在国家级新区建设上继续实现争先进位。

优化城市功能,凝聚新主城旺盛人气

人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没有人气的地方就谈不上发展。新区获批成立以后,人口导入效应初步显现,目前江北地区总人口规模达到了 196万人(直管区约122万人)。如何加快聚集人气,进一步支撑江北“新主城”开发建设?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在优化城市功能方面打出组合拳。

在加快推动南农大新校区、南航国际校区等建设的同时,以发布《“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为契机,对落户新区创业的各类人才,在资金扶持和各项补助方面实现“全覆盖”,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对青年大学生等创业者,积极协助其办理落户,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补贴;对高层次顶尖人才,要“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通过创新与驻区高校实施“双聘制”,让人才既可以在新区落户,实现创业理想,也可以到高校挂职,满足知识更新需求。

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在医疗方面,确保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3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年底前实现南医大四附院主体竣工,加快推进中大医院整体搬迁;在教育方面,推动鼓楼幼儿园、南京一中高中部、南丁格尔护理学院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在文体方面,加快推进“长江之舟”项目改造,实现新区市民中心竣工,江北图书馆、南京美术馆新馆主体封顶,不断满足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优化新主城功能,也不能忘记文化的传承与机理的延续。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文化基础较好。既有定山寺、长芦寺的佛教文化,老浦口的民国文化、码头文化,也有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王荷波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老大厂的产业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化各有特色,新区在做好文化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打造品牌文化,促进新区文创产业发展,形成新区文化特色,凝聚城市精神。

打造产业地标,增强新主城发展内涵

产业是新区得以发展的支撑,是集聚人气的最大载体。今年,新区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打造产业地标。

“两城一中心”建设。在数量上,确保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金融三大产业分别净增企业100家以上。积极创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确保承办好2019年度世界半导体大会,推动国际健康城在打造精准医疗“三中心一高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升新区在行业领域中的领导地位。

招商引资方面。牢牢把握“招商突破年”契机,进一步强化“靶向意识”,始终聚焦“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完善招商机制,组织好招商力量,切实提升招商工作水平。有关单位一把手要把招商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带头抓招商,保证每月外出招商时间。

规企培育。既做好招商“移大树”,也用好既有资源“育小苗”。落实好奖励扶持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好、盈利能力强的规模以下企业进行摸底,明确重点培育对象,在资金融通、技术创新、产销对接等方面优先提供服务。

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新区将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重点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产业地标崛起,城市辨识度提高;产业加速腾飞,需要创新引擎驱动。今年江北创新工作怎么做?新区已然“心”中有数——高新企业今年依然要增加2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也要保持住去年的增长速度。

围绕主业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不仅是南京要做好的两件大事之一,更是江北新区要花大精力抓好的一项工作。新区将聚焦主业、强化创新,设立“两城一中心”产业发展基金,推进金融、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利用创新力量,助推新兴产业由主导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坚持高端创新。紧紧围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金融三大主导产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深化与美英等“科技大国”和瑞典等“创新小国”的合作,加快集聚顶级创新资源,坚持走高端创新路线。大力推进5G网络试点,抢抓物联网时代新机遇。

建设创新集聚带。充分利用南京科教资源优势,与南信大、南工大、东大、南大等院校合作打造大学科技园,启动建设中国气象产业服务园,高质量建设高校创新带,形成“四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升级“软硬环境”,提升新主城发展能级

“新主城”的建设不等于复制再造一个江南老主城,而是从规划到建设,都要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打造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江北“新主城”。

新城区建设上出形象。把核心区建设成为高端新城的展示区,坚持地上地下统筹开发,以小街区密路网、海绵城市等先进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加快一批地标性工程竣工。加快过江通道、轨道交通建设,构建“立足江北、跨江融合、辐射周边”的现代化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载体建设,把产业技术研创园打造成为高端创新创业的载体高地,继续做好扬子江新金融示范区企业引进服务工作。

老城区改造上提品质。今年新区将启动老浦口火车站片区、历史街区文化保护方案,把该片区打造成城市更新的典范。此外,还将做好大厂等传统人口集聚区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推进公交站台等便民设施提档升级,有计划落实街角广场、口袋公园,改善人居环境,缩小与主城的差距。

人居环境上高颜值。加快推进江北大道二期、青奥公园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把城市环境作为展示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密切关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街头巷尾、房前屋后,以智能化的手段推进城市提档升级,以标准化的要求规范每一个管理行为,让人民真切感受到新区变化。

城市设施等“硬件”硬了,城市服务等“软件”也不能软。以“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决心全面推进新区改革发展,全力打造办事“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新区范本,为驻区企业和群众提供最优服务。

在对外层面上:围绕“招商突破年”营造最优环境,继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执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全面落实减税政策和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最便利的服务。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新区开发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大自贸区经验复制集成,推进南京北站、西坝港等重大交通设施和枢纽经济区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能级。

在对内层面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继续优化“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模式,强化干部考核激励,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街道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尽快实现由“管理型”街道向“服务型”街道的转变。创新发展投融资模式,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化解能力,提升投融资工作效率。

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新主城建设,是一项全局性、抓手性的系统工程。2019年,江北新区将持续深化认识,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在新区上下形成对标找差、解放思想、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为高质量建设“三区一平台”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以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推动江北新主城早日建成。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图片来自:站酷海洛正版图库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