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论坛 公众论坛 今日黔东南苗族侗族

黔哨丨海雀巨变启示录

多彩贵州网    2019-02-14 07:14:14

2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脱贫攻坚看海雀(新春走基层)》,报道了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脱贫攻坚事迹,在全国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纷纷为贵州海雀村脱贫攻坚点赞。

海雀村现貌(多彩贵州网记者 贾过之摄)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脱贫攻坚,贵在牢固树立精气神。穷则思变,以老支书文朝荣为代表的愚公精神在海雀村得到充分体现,海雀村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鼓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精气神,不等不靠,勇于创新,苦干实干,久久为功,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把一个曾被联合国专家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石旮旯,变成万亩林海,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把昔日村民人均纯收入仅33元,变为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的“万元村”,撕掉了贫穷的标签,走上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把一个房屋破烂的村寨变成青山环抱、座座白墙青瓦的民居,高低错落,栉比相连的美丽农庄!

海雀村复原区展示旧貌(多彩贵州网记者 贾过之摄)

贫穷是文明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重要使命。在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贵州,脱贫攻坚更是统揽全局的大事,是一场事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大决战。海雀巨变,给正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带来了不少启示。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海雀村在消除贫困中,除了做到识别对象精准外,还根据村情与市场发展态势,做到产业发展路径精准,产业发展模式精准,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链接精准,统筹考虑产业选择、资金筹措、技术支撑、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多种要素,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培植有规模效益的产业链,让贫困农户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海雀村苹果基地(多彩贵州网记者 贾过之摄)

脱贫攻坚,贵在实干苦干,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海雀村干部群众为搬掉“穷山”,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植树造林、发展苹果等产业,一茬接着一茬地干,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打,一个硬骨头接着一个硬骨头啃,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势,编织了农民渴望的幸福梦。

脱贫攻坚,贵在勇于创新,理好发展思路。海雀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毛收益10%作为土地入股农户分红,保底不低于每亩500元,10%支付给企业作为技术服务费用,15%用于支付套袋、疏花、授粉、采摘等人工费用,5%作为村级经济积累,其他用于偿还贷款。实施矮化苹果农业产业项目,实现了小苹果成就大产业。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贵在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与使命。脱贫攻坚,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决心、意志,更考验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行动力。海雀村涌现了以文朝荣为代表的一大批党员干部,党员干部把搬掉“穷山”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父老乡亲的冷暖记在心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博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戴,凝聚了干部群众同心奋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正能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正激励着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奋斗与担当,奋力夺取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书写贵州反贫困斗争的人间奇迹。(陈时安)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