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都论坛 公众论坛 今日昌都

【乡愁藏韵】邦达故居(下)

中国西藏网    2019-02-01 11:03:45

采访结束,摄影师说要拍一些平洛的空镜,正好我要出去一下,暂时离开了大家。没想到就离开了这么一会儿,让我后悔了很多年。

邦达家族旧居

参观完旧居,我们向邦达家的新居走去,那是一幢巨大完整的三层楼土坯房,门窗和屋檐还留有精美的木雕和彩绘,大门前挂着邦达乡政府的牌子。“这就是邦达家的新房子——卓玛拉康”,平洛在院子里介绍说,这栋房屋的图纸是邦达多吉在康定请人特别设计的,宽大明亮,采光极好,一层是度母殿,二三层是生活起居处,神圣与世俗合二为一。“当时修建这栋房子时,工人全都是村里欠了邦达家粮食和钱财的人,邦达多吉让村民们以工时抵债的方式来干活,他们欢天喜地的,很块就修好了这栋房子……”

邦达多吉的管家、翻译、秘书——平洛老人

平洛带我依次参观:“一楼是僧人念经的,二楼是他们(邦达多吉)住的,三楼是僧人住的……”,每一层都有许多房间,顺着漂亮的木梯从一楼再往下,我面前出现了两扇低矮的木门,弯腰进去,里面是两间昏暗干燥的小屋,“这是地牢,村里有人打架闹纠纷什么的,就被关在这里,然后他们开会处理……”可见当时邦达家族不光是本地的头号富商,在老百姓心中,他们还起着仲裁机构的作用。

“但是,多吉本人并没有在这里住过,他安排好修房子的事情就去了昌都……”

“不过,邦达家的后人都在拉萨和昌都,家族中有个女儿在国外经商,听说前些年还想回家乡建一所卫生院呢……”平洛的脸上又放出光来。

这位老人脸上有种孩童般的简单,喜怒哀乐都著于形色,仿佛这些几十年的历史都发生在昨天。曾经的大起大落、动荡不安、荣耀和孤单……都化作回忆珍藏在心,田间地头的生活让他归于日常的平淡,平淡到成为村民的邻人,平淡到历史几乎将他忘记。

他的话语真诚而平实,性格平易可亲,他对邦达家族的感情让我这个时间和空间都远隔千里的人也深受感染,和他的交谈让我非常舒服,采访主题上也收获颇丰。如果不是赶路的压力在身,我真想留下来呆上几天,每天和平洛一起晒太阳聊天,听他细细地讲他自己年轻的时候的故事。我真的很喜欢这位叫平洛的老人,他本人和他的口述史,都是我们这些后人的宝贝啊!

采访结束,摄影师说要拍一些平洛的空镜,正好我要去厕所,暂时离开了大家。没想到就离开了这么一会儿,让我后悔了很多年。

这个厕所可不好找,我在这个三层的小楼里绕了几圈,最后还是跑到屋子外面的公共厕所去上的。回来路上想着一定要好好谢谢平洛老人,要把我背包里的巧克力分给他吃,他一定会喜欢的,我还要和他互留联系方式,以后可以和他通信,继续深入采访他更多的历史细节……

等我回到刚才的地方,看见摄影师已经在收拾器材,却不见平洛,“没什么合适的景,就没有拍”,摄影师说。我又转向乡政府的领导,他们说:“采访完了嘛,我们让他回去了!”“回去了!?我连声谢谢还没对他说呢!我……”我傻眼了,“哎呀,不用,谢什么呀!”往他们指的那条路望过去,连个人影都没有,我坚持要去他家里致谢道别,乡政府的领导不情愿的说:“他家有点远呢,没必要吧”!制片人也催我,说还要赶路呢!我一急,鼻子有些发酸,人们不懂得珍惜和尊重这位老人以及他经历过的历史,还有他那思路和口齿都很清晰、并且声情并茂的讲述,他们不知道这一切对于即将消逝的历史来说,有多么的珍贵!他陪了我们几个小时,我却没能跟他道个别……把泪水强忍了回去,我却不得不跟大家一起上了车。

14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去过芒康的邦达乡,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找到他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方式,我们没有再重逢过。但我心里一直记着平洛老人,记得他削瘦但挺直的身板,记得他咧开快要没牙的大嘴,孩子般简单爽朗的大笑,帽子上的绒球一跳一跳……

我一直觉得欠他一句谢谢,欠他一个道别。这也是我做媒体人十多年来唯一的一次。(中国西藏网 文、图/陈丹)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