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阿荣旗论坛 公众论坛 今日阿荣旗

药品加面粉“变身”特效药 “祖传秘方药”造假售假案告破

湘潭在线    2019-03-18 09:24:11

湘潭在线3月18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欧阳天 通讯员 姜琳)以“祖传秘方”为噱头,自制“特效药”,通过微信朋友圈、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销售,不少患者信以为真,纷纷受骗。近日,市公安局披露了这起造假售假案侦破始末。

一次药物鉴定牵出造假售假案

鼻炎患者最困扰的是,疾病得不到根治,还会经常性复发。市民刘女士就是在“病急乱投医”后,来到了原市食药监局(现为市市场监管局)。

“我有个问题想反映,我在微信朋友圈认识了一个卖鼻炎药的卖家,用了他们的药之后感觉有副作用,想请你们帮忙鉴定。”原市食药监局对刘女士提供的药品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假药。2016年底,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收到了原市食药监局提供的线索后,立即介入展开调查工作。

通过刘女士提供的线索,办案民警成功锁定了黄某和刘某。办案民警蹲守了10余天,在出租屋内将黄某、刘某抓获,并现场查获各类“药丸”、自制包装、快递单以及待销售的药品等。

几轮货物转手“变身”藏方鼻炎灵

黄某和刘某之前是同事。两人通过微信认识了一个上线卖家——李某。李某是河南新郑人,因为自身患有鼻炎,在当地赶集时,发现有一地摊上贩卖的“祖传秘方”鼻炎药效果很好。李某便在摊主那进货后在微信朋友圈销售。之后,黄某从李某处多次购买总计5000余包鼻炎药(该款鼻炎药经原市食药监局和湖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化验,含有地塞米松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糖尿病、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等情况)。

从李某处购买了鼻炎通的原材料后,黄某和刘某在出租房里做品牌包装。为打开销售市场和取得消费者信任,他们还专门购买了网络域名,制作了一个“古方鼻炎通”网页,将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未经批准生产的“鼻炎通”在网页、微信朋友圈及微店进行宣传推广和销售。据负责销售的刘某交代,药品销往了全国各地。

23岁的罗某是一位“全职”微商,在朋友圈售卖各类化妆品和保健品等,看到身边有很多患鼻炎的朋友,就寻思着找一些药品来销售。她在网上结识黄某后,看到黄某的鼻炎通生意做得不错,决定找对方进货。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罗某专程在网上印制了外包装,将黄某发过来的鼻炎药包装成“藏方鼻炎灵”,随后在微信朋友圈售卖,销售额达到了4万多元。

药品和上面粉配成“祖传秘方”

2017年12月,民警在长沙市某出租屋内将微商罗某抓获。在调查时,民警发现罗某还在销售其它治疗皮肤病的特效药。循着这条线索,办案民警找到了在内蒙古制贩假药的方某。2018年的春节未过完,民警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将方某抓获。

50岁的方某在内蒙古经营一家小旅馆,自身患有软骨病,并因一场意外导致活动不便。他交代,看到周围有很多患者四处寻医问药找各类偏方时,就琢磨自己配点药打着祖传秘方的招牌卖。于是方某买来各类治疗皮肤病、痔疮、风湿骨痛、消炎、止痛等非处方药,将药品碾碎后,加入面粉搅拌,然后手工装入胶囊里或者塑料盒中,分别配制成皮肤膏、痔疮膏和风湿骨痛膏等,取名“龙氏”祖传秘方,号称能治疗各类疑难杂症,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售卖。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联合原市食药监局历时1年多,辗转多地摧毁了这起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抓获犯罪嫌疑人黄某、刘某等5人,收缴“古方鼻炎通”“胡氏鼻炎通”“祖传鼻炎通”等一批假药,涉案价值200万元。经调查,5名犯罪嫌疑人均无从医相关资质和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其他制药、卖药的资质。

2018年12月,方某因生产、销售假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期两年执行,并处罚金8万元;罗某因生产、销售假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期两年执行,并处罚金11万元。此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因销售假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黄某因销售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刘某因销售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