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丽论坛 公众论坛 今日东丽

年俗:今天又是“姑爷节”?老丈人喊你吃饭喽!

中工网    2019-02-15 12:42:30

在天津,说起大年初二姑爷节,几乎人尽皆知。而今天(2月15日)正月十一,是旧时的女婿日又有几人知道呢?

按天津“老例儿”,大年初二款待姑爷时,老丈人、丈母娘要摆上一桌配四碟菜的打卤面。那么,旧时的女婿日吃什么,它与姑爷节又有何区别呢?

文化学者、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介绍,天津大年初二“姑爷节”,在国内可能是绝无仅有的节日。“那天,老丈人、丈母娘要热情招待前来拜年的姑爷们,提前把东西备齐,尤其少不了一桌颇为讲究的‘四碟捞面’。另外,好烟、好酒、好茶、干鲜果品也会摆满桌。酒要喝足,饭要吃饱,话要说尽兴,一顿晚餐吃上三四个小时,延续到深夜,其热闹程度不亚于除夕夜。”

但是,与大年初二“姑爷节”的隆重相比,正月十一,作为过去的女婿日,吃食上“省事”了许多。

据谭汝为介绍,正月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在大年初十吃了一天后,往往还会剩下不少。正月十一女婿日这天,娘家不必再破费,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足以招待女儿女婿一家。姑爷一般指女婿。在谭汝为看来,姑爷节和女婿日存在一定区别。旧时正月十一女婿日,是岳父母在春节期间宴请各位女婿的日子,为的是借此融洽姻亲以及连襟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

而天津姑爷节在正月初二,为天津独特的当代民俗,是女婿一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团聚的日子,相比旧时女婿日更为隆重热闹。谭汝为告诉记者,到了正月十一,离正月十五灯节很近了,当日除了岳父母宴请女婿外,过去一般从这天开始,喜欢谜语的家长便会引导孩子们进行猜灯谜的热身练习,为几天后的元宵节赏灯猜谜做准备。

这一天,

很多地方也有他们独特的习俗。

烙合子

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习俗。古人认为,“十”是“齐备完美,周而复始”的美好数字,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

老北京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的说法:腊月三十之前叫“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正月初五即“破五”之后叫“拜晚年”。在大年前后这几天因各种原因未能向亲友和故交拜年的人,赶紧“拜个晚年”,也不失礼数。这一天的饮食习俗是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与“和”谐音,吃合子寓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行彩桥

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行头桥”习俗,是潮汕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头桥”。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行头桥”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拿回家里插在门楣上,以祈带来好运。

在“行头桥”中,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祈祷语。如带着小孩的人说:“行桥头(或摸狮头),阿奴事事贤”;未婚的小伙子说:“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怀孕的妇女说:“摸桥(或狮)耳,生阿弟”……等等。

炮龙节

在广西,正月十一这天,宾阳会举行炮龙节,也是一大民俗之一。“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在炮龙行进的过程中,有些观众瞅准机会快速地从龙身下穿过,或拔下几条龙须、搞几片龙鳞,祈求带来好运。当“炮龙”舞至街尾被鞭炮炸得只剩下骨架后,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宾阳八音”,把“炮龙”投入火中燃烧,喻示“送龙归天”。随后,人们在烈火上架起大锅,煮“龙粥”慰劳舞龙的勇士。

贺添丁

每年正月,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即生有男孩)的习俗,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广州文化名村珠村则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尽管各地贺“添丁”风俗迥异,但其中都饱含着家家户户对“新丁”的美好祝福与期望。

每年正月初十或正月十一,广州珠村的北帝古庙总是香烟缭绕,庙前的社稷坛都会挂上几个八角形的纸扎彩灯。在珠村,按习俗,凡去年(有时也有前年的)村民家中新添了儿孙,都要到所属的宗族社坛“挂灯”。

奉紫姑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紫姑,传说中的女神名。我国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谓其能先知,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正月十一的习俗,

是不是比你想象的复杂?

还不快准备准备,

早点回家吃饭!

今晚报媒体融合部出品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