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缙云论坛 公众论坛 今日缙云

丽水治水打出漂亮组合拳

华夏网    2019-03-25 13:42:14

水复山环绿万重,轻烟细雨太朦胧。三月瓯江,帆影片片、鹭影翩翩、处处是景,一叶叶舴艋船儿从碧绿的水面飞驰而过,由浅滩划向深潭,从一个埠头驶向另一条码道,只剩船桨划开水面剩下的细波,向岸边荡漾……丽水,是一个有着秀雅山水,却从不争奇斗艳的城市。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79%,一、二类优质水资源比重达到90.6%,生态满意度连续15年居浙江省第一。

5年来,丽水始终以水质为核心,以剿劣、清三河为重点,全面深化河(湖)长制,依托全市4013名河(湖)长,以村为责任网格,四级联动,全民动员,高质量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同时,在治水护水中创新推出河权改革、手绘水情图、红黄牌警告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实现治水美村、生态富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水护水积极性。

除此之外,还投资310多亿元完善治水基础设施,加强防洪排涝能力,保供水、抓节水水平大幅度提升。2018年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国考断面I~Ⅲ类水比例、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出境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

2016~2017年,丽水市连续两年获得“五水共治”全省最高奖项—“大禹鼎”,至高荣誉的背后是丽水治水的不断创新与不懈努力。

饮水安全怎么做? 出台新规保水源

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是保障民生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源的安全性越来越突出,饮用水源的安全是实现安全饮用水的关键。近几年,丽水下大力气于良好水体生态的保护,建立健全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制定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一源一策”管理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监控等举措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2018年新增20.8万农村人口喝上了达标饮用水。

龙泉科学编制水源地异地搬迁三年规划,并在制订出台龙泉市《关于加强和完善异地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岩樟溪水源保护区异地搬迁予以最大优惠、最大力度的特殊政策。

在岩樟溪水源保护区设立之后,龙泉市相关部门对保护区周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排查和整治,实现了红线内农家乐、畜禽养殖等全面关停。同时,在严格坚持保护区红线内严禁任何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龙泉市出台了针对水源保护区所在乡镇发展中药材、茶叶、香榧、高山果蔬等绿色农业产业的扶持政策,并以农业产业园区化、集约化、生态化为抓手,积极构建高山蔬菜精品园,茶叶、甜玉米、四季豆等种植基地,打造以水源地为品牌的高山精品经济作物,并通过竹林禁用除草剂、水稻田实施物理除虫等举措,有效实现农业生产劳作“零污染”。

为了充分发挥饮水效益,松阳县致力于强化建后管理,落实多项措施保障工程运行。不仅印发了《松阳县乡村振兴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还会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全面落实水费收缴制度,在部分单村供水村安装智能水表,倡导村民节约用水;要求全县所有立项饮水项目验收前必须配置消毒设施,确保饮水安全。

美丽河湖怎么护?修复提升水生态

在今年省“两会”上,建设“美丽河湖”作为浙江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首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对治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河湖是最基础的水利工程,美丽河湖即是在充分协调好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的功能发挥和河流湖泊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美丽元素,适应现代审美的要求。

水清岸绿景才美。丽水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始终通过水中生态修复、河岸景观提升、整体河湖形态的保护和维系等手段,将生态优先摆在最突出的位置来建设。

遂昌县自2015年入选丽水市唯一的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以来,将水域保护、河道管理以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河湖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初步形成适应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河道管护长效机制,取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丰收,并成功通过国家试点验收。

松阳在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将传统功能的防洪灌溉工程转变为集防洪灌溉、生态绿化、运动休闲、水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民生共享工程,松阴溪河道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成功创建松阴溪国家4A级景区,而后实施建设的松阴溪绿道也成为全省最美绿道。

劣V类水怎么剿?全民争做河(湖)长

“什么是河长制?”3月19日,景宁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向景宁县第二实验小学五(三)班的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专业”问题。“河长就是一河之长,和班长一样,有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村级,共五级河长。”五年级学生用自己最朴素的语言说出河长制的关键内容,但对于河长制工作人员而言,肩上扛起的却是利民千秋的重任。

2017年以来,丽水紧紧围绕全境剿灭劣V类水和力争“大禹鼎”两大目标,将创新深推“河长制”工作,作为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的重要举措,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特有的地貌为景宁创造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众多的河流水系,针对县内河道特点,景宁全面推行“双河长制”,每条县级河道在原有政府领导为河长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县委常委担任河长,并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县级总河长。

大均乡在深化河长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民间七长制,多位党员干部、民宿业主、热心群众被授予湖长、库长、塘长、溪长、沟长、渠长等身份,与河长一起共建“民间七长”队伍。红星街道杨绿湖村开启智慧河道治理模式助力古村落“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通过监控安装、智能手机对联,对河道进行24小时动态管理。鸬鹚乡也积极创新,实行集体化生产时期“工分制”考评办法,对河长工作以“工分”形式量化,实现治水创优赶先。

为维护河(湖)健康,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丽水各县市区可以说在河长制的推进中进行了反复摸索,通过实践各自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新办法,为河(湖)长制标准化管理提升提供了更多保障。

清洁排放怎么管?各出妙招治污水

2018年,丽水为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力补齐能力不足的短板。因地制宜,实施城镇污水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强化排污口监管,完成排污口的全面摸排,逐步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排污口信息系统,并提升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和纳管率。2018年丽水市先期启动了3座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项目,分别是丽水市水阁污水处理厂、缙云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遂昌县污水处理厂,截至2018年末,3座污水厂均已完成可研,2018年任务顺利完成。

除此之外,各县市区也有自己的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妙招。青田县创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养模式,成功投保全省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财产损失综合险,除人为破坏以外的损毁损坏修复都有了资金保障,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财产抗御风险能力,为农村“治污水”扣好了“保险栓”。全县69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终端、管网及配套设施成功投保,总保险金额高达3亿元。

松阳率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实施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农村治污运维三级管理机制,要求第三方运维公司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要求,逐条对照、逐条检查、逐项过关。并以互联网互通技术为支撑,借助农污监控和监管平台,建立全县30吨以上农污设施监控全覆盖,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全面提升。

2019年,丽水将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标准化运维提升改造,加快腊口污水处理厂、水阁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深入广泛开展新时代丽水治水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积极发展民间河长和环保志愿者队伍,营造全民治水的良好舆论氛围,让丽水这座“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生态旅游胜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来源: 浙江日报 转自:新华网

查看原文 >